著作出版
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(上下冊)
- 著述:南懷瑾老師 講述
- 出版社: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- 出版日期:2017年2月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-986-93144-4-2
- 裝訂:平裝
-
南懷瑾先生1980年於十方書院講解《瑜珈師地論》之〈聲聞地〉部分,以人我實際經歷說明,期望對有志修行的讀者有所幫助!
價格:台幣 NT 750
購買 試閱《瑜伽師地論》乃唐玄奘大師西行留學取經攜回之最殊勝經典,為印度一百多歲的戒賢大師專為玄奘傳授的佛法經典,包括開始學佛修行,直到成佛的全部過程和方法,公認為學佛修持者必讀的典籍,內容共分十七地,包括了從開始學佛修行,直到成佛的全部過程和方法。
一九八○年,南師懷瑾先生於十方書院開設講解《瑜伽師地論》的課程。課程重點是挑選聲聞地修定的部分,希望對真正修定的行者,有所幫助。南師並常以人我的實際經歷來加以說明,配合義理講解。
《瑜伽師地論》的邏輯清晰,條理分明,列舉各種歧途岔路,警惕出家眾自我認識,以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,是課程中最啟發學人之處。
此次為新的版本,除修正錯字外,也對經文及引文重加校訂,以饗讀者。
【作者序】
出版說明
唐代的玄奘大師,對中華文化的貢獻盡人皆知。在他西行留學取經的過程中,最令世人震驚的,是他以超越的、不可思議的意志力,克服了種種的艱難困苦。
尤為奇特者,在玄奘大師攜回的諸多經典中,這本《瑜伽師地論》最為殊勝,因為那是印度一百多歲的戒賢大師,專為東土大唐的玄奘大師傳授的佛法精髓。
《瑜伽師地論》共分十七地,內容是從五趣雜居地,到天人之際,到聲聞地、緣覺地,直到十位菩薩地的五乘道。包括了從開始學佛修行,直到成佛的全部過程和方法。這也是公認為學佛修持首要必讀的典籍,不了解的話,則修法如瞎子摸象,難獲佛法的全貌。
唐貞觀二十二年(西元六四八年),《瑜伽師地論》翻譯完成。那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古文時代,玄奘大師的翻譯,又是由古印度文直譯的方式,文氣與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,頗有距離,故而令人有艱澀難懂之嘆。
一千多年來,講解這本論著的亦不乏人,但多以解釋文字為主,因為能夠真正講解《瑜伽師地論》的,必須具備下列的幾個條件:一、通曉佛法的真實義理;二、修法有證量,有果位;三、具備古文的學養基礎;四、具備上師教化的能力。
從玄奘大師時代到現在,學佛證果者有之,精通佛法義理者有之,古文練達者有之,具備上師教化能力者亦有之;但是集全部條件於一身者,據一般所知,迄未出現,也未聽說。
一九八○年,台灣有一群學佛的幸運兒,有機緣聆聽南師懷瑾先生講解《瑜伽師地論》的課程。由於南師曾得禪宗大師袁煥仙先生的印證,並受貢噶呼圖克圖印證為密教各宗派的上師,所以肩負了傳法的重任。多年來,期待高明行者出台講授未果,後於十方書院的機緣,才開設這門課程。
此次的課程重點,是挑選聲聞地修定的部分,希望對真正修定的行者,有所幫助。所注重的,是聲聞乘出家眾的修證方面。為此之故,南師常以人我的實際經歷來加以說明,並配合義理講解。
在講課中最啟發學人之處,是警惕出家眾自我認識,以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。修行人為什麼會入歧途?
曾有人說,認岔道為正道,就是入魔境,原因是不自知之故。但是為什麼不自知呢?原因是理不明之故。所以先要明理,才能認清歧路,捨歧路才可進入正途。《瑜伽師地論》的邏輯清晰,條理分明,列舉各種歧途岔路,指引行者,甚為可貴。
本書古印度文原來的敘述方式,是先說明內容,再逐項解釋,讀者不免會誤以為是重複;有時兩句中,只有一字之差,很容易被忽略,所以特別提醒讀者注意。又此次講課用書,係採用真善美出版社的版本。
這本書的原始講課錄音,先是張振熔為學習故,於每晚工餘後,辛勞努力,轉記成文字。宏忍師及編者等,逕相傳閱,深感其重要性,不出版太可惜,故而隨即開始整理工作,時在二○一一年三月。
特別要說明的是,在南師審定這本書稿時,有增添,有刪減,也有修正。
因為講話常有口誤,又多重複且不太嚴謹。再者,耳識與眼識接受資訊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,所以把講演轉變為文字時,必須加以整理。更重要的是,必須經過原講人核訂認可,才不致有誤。
放眼網路,多年來,太多未經許可而將南師所講整理成文者,而且又廣為流通。其用心雖善,但對原講人毫無尊重,對文字內容亦不負責,實可悲可嘆之至。
編者在整理的過程中,幸得宏忍師協助,查對經典、參考資料等,且細心校對。另多次修改的草稿皆由彭敬打字,最後再經南師逐字逐句審定修正才得出版。又書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,書名則為南師所定。
劉雨虹記
二○一二年二月廟港